日前,第七届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研讨会暨2025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年会在中山大学举行。
会上由中山大学编制的《中国主题公园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发展报告》)和由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编制的《2025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以下简称《评价报告》)先后发布。《发展报告》编制团队负责人之一、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梁增贤介绍,中国主题公园已进入独立自主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研讨会现场 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 供图
两份报告以系统数据与典型案例为支撑,全面呈现了中国主题公园产业的年度走势与发展趋势。梁增贤介绍,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410个主题公园,根据旅游核心吸引物及其配套设置分类,当前我国主题公园仍以游乐园类为主,共102个。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特点,形成了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大主题公园集聚区。
梁增贤认为,中国主题公园发展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学习模仿,再到集成创新,现在已进入独立自主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主题公园企业要基于中国强大的产业链、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的中华文化创造出新型主题公园。在转型阶段,中国主题乐园应重视主题IP的创意和传播能力,以及文化主题的转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2025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由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编制。《评价报告》认为,中国主题公园行业正处于结构调整与创新转型的关键阶段。全球旅游竞争加剧、消费需求分层,行业增速趋缓,但文化与情感价值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主题公园正从“以游乐为核心”转向“以文化与情感体验为核心”,迈向兼具文化深度、情感共鸣与互动参与的复合型文化空间。
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介绍,《评价报告》预测,2026年,中国主题公园行业将进入“增长放缓与结构重塑并行”的新阶段。经历多年高速扩张后,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增量空间收窄、存量竞争加剧。宏观经济增速趋缓、居民消费信心偏弱、出境游回暖及娱乐方式多元化,使行业整体进入“稳态调整期”。
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名誉院长郭洪钧认为,主题公园作为文化场景化表达的重要载体,将在文旅融合与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中承担更加重要的使命。他呼吁行业,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加快场景创新、强化文化立园,为中国主题公园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研讨会现场,与会嘉宾围绕“建设中华文化主题公园的路径与经验”“大湾区主题公园创新发展与区域协作”“新时期中国主题公园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大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观点多元、思考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