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讯在南靖,我们有大大小小的土楼3000多座,通过对土楼的活化利用,文创开发,以及新场景新业态的打造,南靖不断推动土楼文化出圈,促进乡村消费升级。
简佳强是南靖县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他改造的土楼叫长荣楼,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座方型的三层土楼,改造过程中,12间客房都是在土楼原有墙体的基础,保留了裸露的墙面,这让住客既能亲手触碰到原本的建筑肌理,也能深入感受土楼的营造技艺。楼内原有的天井院建成了养鱼的水池,水面倒影,为古老的土楼增添了灵动之美。民宿的公共区域还展示出农耕文化和闽南风俗,游客可以身穿民族服装在景区拍照打卡,还可以在手工区体验土楼糍粑的制作乐趣。
重新改造后的长荣楼,构建起全新的生活场景。在南靖越来越多的土楼像这样被活化利用,还打造出系列文创产品,以土楼建筑为原型的3D拼图、印有“五福南靖”的文创冰箱贴等。
作为云水谣景区的网红打卡点“土楼蜜蜂馆”,这里不仅展销南靖正冬蜜这一地标特产,更通过养蜂古董展陈、蜂蜜文化长廊、创意衍生文创等多维呈现,将地域特色转化为可触摸、可消费的文化体验。便携蜂蜜水凭借其“摇一摇,拧开即享”的便捷体验,成为旅行背包中的随时随地的健康饮品,而“盖大厝”“赚大钱”等满载古早味祝福的闽南语小物,则因其独特的方言趣味和讨喜的吉祥寓意,成为年轻人拍照打卡的绝佳道具。
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是传递心意的伴手礼,更是年轻人乐于收藏、彰显个性、表达对闽南文化认同的时尚小物,让传统的地域特色在轻松有趣中焕发新生机。
以非遗体验吸引大批研学群体的旅游“新业态”,搭建起传统文化与年轻消费群体的桥梁。漳州木板年画是国家级非遗,它的构图大方,题材夸张,通过不断按压和拓印,一张张喜庆的年画就做成了。游客们动手体验传统拓印技艺,拓印出来的“五福南靖”图样,将“福”文化与南靖世遗土楼——田螺坑土楼群巧妙结合。
在龙昌楼等一些大型土楼里,土楼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在土楼模型前建模、垒土,悉心向研学的孩子们演示土楼建造技艺。孩子们在指导下,在土楼模型上进行夯土彩绘,沉浸式感受土楼营造的非遗技艺。
通过改造创新,让传统建筑活起来,夜幕降临,云水谣上,画舫穿梭,伴随着歌舞表演,令人陶醉。在和贵楼前,电影《大鱼海棠》的经典场景被生动地投影在楼壁上,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童声合唱引人入胜。南靖土楼引入3D水幕投影、激光投影等科技手段打造的旅游“新场景”,突破传统观光模式,夜间的沉浸式光影秀以《大鱼海棠》为灵感,将土楼墙体化作巨型银幕,带来震撼视觉体验。
通过对土楼的活化利用,南靖催生了民宿文旅新业态,新农人、新场景、有效激活了南靖土楼景区的消费经济。据统计今年1至5月份,南靖土楼游客接待量超264万人次。景区门票收入同比增长8.6%,达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