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度挖掘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推动其与气象、农业、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文旅强省,打造全国二十四节气科学交流高地、中华文明时间哲学溯源地、节气产业孵化基地、节气文旅探源地和节气文化区域标杆。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度挖掘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推动其与气象、农业、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文旅强省,打造全国二十四节气科学交流高地、中华文明时间哲学溯源地、节气产业孵化基地、节气文旅探源地和节气文化区域标杆。
《意见》立足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出了“由点成珠、点珠成钻、串钻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的发展路径,并设定了阶段性目标:到2026年,建立完善的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规划体系;到2027年,初步完成相关基地和科学文化基因库建设,构建科研—文化—产业—传播—国际交流“五位一体”创新发展体系。
在重点任务方面,《意见》部署了四大行动:一是开展二十四节气创新研究,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构建智能观测体系,推动多领域数据融合与价值挖掘;二是搭建文化研究交流平台,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气文化交流品牌;三是推进文化传承传播,统筹保护登封观星台、商丘阏伯台等遗址,建设科普馆和文化公园,打造《中国节气》等文化IP;四是开展多元业态赋能行动,通过“节气+农业”“节气+康养”“节气+旅游”“节气+科技”等模式,开发特色农产品、康养目的地、精品旅游线路及数字文创产品,培育现代节气产业新业态。
为确保目标实现,《意见》要求建立省级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大政策、资金、资源统筹力度,并建立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为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