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即日起,我社推出“非凡十四五 旅游新答卷”栏目,展现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锚定“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干字当头、攻坚克难,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积极成效。敬请关注。
人潮涌动的假日旅游是活力中国的最佳注脚,节节攀升的旅游消费是美好生活的生动例证。“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好发挥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的积极作用,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努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高位推动 引领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十四五”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引领我国旅游业加速发展。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富民产业”;“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利用冰雪、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业”……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考察调研,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殷切嘱托各地发展好旅游业。
2024年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在京召开,这是党中央首次以旅游发展为主题召开的重要会议。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四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根基不断夯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一系列重磅文件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文化和旅游系统着力提升供给水平和服务质量,优化旅游消费体验,推动旅游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鲜明底色。
高质量发展,“高”在何处?
产品供给提质增效——“十四五”以来,全国新推出58家5A级旅游景区、4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4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345家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新确定59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持续优化提升300家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消费市场活力奔涌——2020年,国内出游28.7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2024年,国内出游56.15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5.75万亿元。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去年7天假期分别增加1.23亿人次、1081.89亿元。
产业规模稳步扩大——2020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062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01%,其中旅游业增加值为36429亿元。2023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5483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24%,其中旅游业增加值为49890亿元。
数据见证发展脉动,“旅游热”逐渐成为常态。“十四五”以来,旅游业经受疫情冲击后快速恢复发展,国内居民出游人次、总花费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旅游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成长方式,成为小康社会的标配、美好生活的必备。
协同发力 持续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
“熊猫专列”从成都出发,带领游客“躺”游新疆;“神州北极”漠河迎来“找北游”专列;“贵阳—额济纳旗”旅游专列载着一批批游客开启金秋之旅……一趟趟特色专列按需开行,“火车向着景区开”成为亮丽风景。
“十四五”以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综合协调,形成大旅游工作格局。
从“绿色发展 美好生活”到“锦绣山河 美好旅程”,“中国旅游日”由行业节日升级为全民参与的旅游嘉年华;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多点开花,让企业切实受益、百姓乐享实惠;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约15万座旅游厕所完成新建改扩建;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密集出台,促进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日渐成熟……文化和旅游部持续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政策保障,全力推动旅游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与此同时,文化和旅游部积极协同各方力量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扎实推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推动融合业态层出不穷,稳住了消费基本盘,延伸了文旅产业链,创造了经济社会新价值。
政策协同精准滴灌——疫情期间,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在资金支持、金融政策、税费减免等方面综合施策,帮助涉旅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减轻经营压力,保障旅游业在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率先实现快速恢复发展。
智慧赋能创新发展——携手网信、工信等部门加快推进智慧旅游技术创新与应用。36个智慧旅游解决方案、39个智慧旅游适老化典型案例、42个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相继发布,智慧旅游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智慧旅游服务更加便捷舒适。
入境服务持续优化——联合外交、移民管理、金融等部门推出一系列入境旅游便利化举措,围绕签证通关、国际交通、消费支付、景点参观、购物退税等环节提供更加便捷的综合服务,让外国游客“来得了”“游得好”,推动入境旅游加速恢复。
跨界融合亮点纷呈——交旅融合让贵州的一座座桥梁成为磁吸万客的云端风景,无论是自驾还是搭乘飞机、专列,一路都是好风景;体旅融合使“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新风尚,从“村BA”到“苏超”,一张球票带旺了一方消费;商旅融合丰富了“中国游”“中国购”体验,让外国游客真切感受中国商品的质优价美……跨界融合走深走实,融出了新活力、新动能、新风景。
“十四五”以来,文化和旅游相互交融,进一步放大了各自行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带动性强的特点,让“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创新实践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位于山东省荣成市俚岛镇的“天鹅村”烟墩角内,游客赏天鹅、喂天鹅、拍天鹅,住海草房、吃渔家饭、购渔家特产,“吃、住、游、购、娱”在小小的旅游村里一样都不少。全村70%以上的村民从事旅游服务,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十四五”以来,各地愈发重视旅游业发展,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着力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旅游供给水平、服务质量、带动能力显著提升,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发凸显。
这5年,“老牌”旅游目的地人气不减,现象级旅游热点不断涌现,网红城市、宝藏小城、乡村打卡地频频“出圈”。“淄博赶烤”火遍全网,“尔滨”冰雪深情待客,“天水麻辣烫”香飘四方,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圈粉无数,《黑神话:悟空》赋能山西古建游,“村字号”品牌异军突起,还有“浙BA”“苏超”“赣超”等赛事遍地开花……旅游扮靓了百姓生活,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各地因地制宜,将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走出独具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
发展定位更加清晰——吉林打造“一山两湖三江四季”IP矩阵,锚定建设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现代化全季全域旅游目的地;辽宁文体旅产业向万亿级规模加快迈进,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建设蹄疾步稳;江西实施文旅产业链链长制,形成省市县三级工作推进机制;湖北将文旅产业作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核心支撑;湖南建立旅发大会制度,引领旅游产业全面发展、整体提升……
特色业态百花齐放——云南旅居经济蓬勃发展,从旅游目的地到第二故乡,“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引发共鸣;青海、西藏的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游客百姓融洽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北京、上海持续发力入境旅游,着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首选地、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夏日避暑、冬季滑雪,黑龙江用好冷资源、凉资源,努力实现“一季火”向“四季红”……
区域协作成效显著——川渝两地携手并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深入推进,本地人“川渝互游”、外地人“川渝同游”渐成常态;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成为文旅融合的示范带、遗产活化的标杆带、乡村振兴的富民带;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稳步推进,沿黄地区资源整合和区域协作进一步强化……
“十四五”以来,旅游业还在赋能城市更新、带动就业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直接就业人数超160万人,带动综合就业总数逾1000万人。
在促进城乡建设和发展方面,文化和旅游融入城市更新、美丽乡村建设,增强了城乡的审美韵味,营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同时,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也非常明显,形成了浙江余村、湖南十八洞村等经典案例,15个村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决胜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中国旅游业正蓄势待发,继续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稳步前行,在建设旅游强国的征程上谱写新的篇章。